企业文化
COMPANY CULTURE
调查与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调查与研究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作者:admin 时间:2004-05-24 浏览数:0
______彭基鑫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集团公司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制定了“沿建筑产业价值链纵向一体化为主、适度发展相关多元经营”的总体发展思路。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加快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推动企业深层次的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促进企业的稳步、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深化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抓住产权制度改革,可以说产权制度改革核心,是最彻底、最本质的改革,产权问题解决了,企业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说产权制度改革是企业系统改革的“牛鼻子”,抓住了“牛鼻子”,改革就顺理成章,企业也就能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一、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公司内部管理跨度不断增大、监控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只靠单一的控制,管理的效率不断降低、成本不断加大,有效性也变得有限,这需要制度的创新来解决。就公司通过这两年劳务作业队、模拟劳务公司的运作情况看,不解决体制问题、不解决产权问题,员工观念仍然难以改变,员工不效力,生产就没有效率,企业也就没有效益。从人才的流失和管理层积极性的调动以及稳定性角度来看,再不解决激励机制与风险抵押的有效性问题,各种承包实际上难以得到兑现,项目的收益难以可控。只有市场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后,把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劳动者的素质等各方面的资源重新组合,才能爆发出最大的能量。
二、 产权改革制度改革需要配套改革作支撑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为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带来实质性突破,通过促进产权的流动性,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能仅就产权去改革产权,而是要抓好与产权制度相配套的各项改革和措施,这包括企业的用工制度,员工身份的转换,法人治理结构,股权结构等一系列的改革,同时,还需要国家融资体制、监督管理体制、劳动人事管理体制等政策和改革作为支撑,才能确保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国企改革有“改到难处是人员”一说,国企庞大的冗员负担和身份枷锁,使得企业对外难以与其他企业实现平等竞争,对内无法进行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员工身份成为企业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的置换,就是要解决企业对员工承担的无限责任,使劳动力真正进入市场。员工可以选择一次解除关系,也可以选择在劳务公司就业或其他子公司就业,同时,对企业员工与企业既往的劳动关系做出经济评估,并在置换身份时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
三、 产权制度改革的基体思路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应一切以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一切在政策许可范围内进行,力求稳定、不畏阻力,兼顾多数人利益和承受能力,方案适当增加员工可选择余地,操作充分透明,经得起历史检验。产权制度改革实际上是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包括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经营者的利益、投资方的利益、员工的利益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将产权多元化与充分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使经营者、管理者、核心人才有股、有利、有权、有责,付出有回报,失责能最大程度地进行赔偿,让管理者经营者自觉关心企业利益、维护企业利益,核心人才自觉为企业付出奉献、安心企业工作,让劳务层有机会享受企业稳健生存发展的就业平台。
通过推进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减少国有独资和一股独大,国有绝对控股企业的数量,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推进完善改革,把经营者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挂起钩来,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快劳务层的法人地位改革,对劳务层公司彻底放开搞活,走向市场;二是加快项目管理层与项目经营层的改革,通过制度创新解决责权利的结合问题,让项目管理与经营再次回到一体化、阵地化的道路上去,形成区域化的公司非控股的子公司;三是公司主体进行产权的规范、减小股份公司控股比重、改变一股独大局面,实现管理层、核心人才层的全面持股,形成以股权分配为主的利益格局。达到母公司资产保值、适当增值,子公司不断作大作强的原则。
国企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前仍处于攻坚克难阶段,面临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只有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部署和要求,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大胆探索,稳步实施,国有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