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平凡的追求
作者:admin 时间:2006-03-16 浏览数:0
——记公司模范员工、贵州镇胜项目部副经理董明德
董明德从18岁踏入筑路工人行列的那时起,南疆北国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迹,隧道桥梁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工人、领工员成长为副队长、项目副经理,25年来,他的青春热血,辛勤汗水,闪光智慧,都留在了一个个工地。
在董明德筑路生涯中,衡广铁路复线、桐子林斜拉桥、南昆铁路、丰都长江大桥、兰州黄河银滩大桥等等,个个都是“高、难、险、新”项目,董明德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不分白天黑夜,摸爬滚打在施工生产一线,常常是渴了喝口山泉,饿了啃冷口馒头。他跋涉在蜿蜒坎坷的求知路上,逐渐成长为现场施工管理的好手。
郁山特大桥,重庆至黔江全线重点控制工程,是全线能否按时通车的“拦路虎”,桥梁墩柱离地面高196米余的,工程施工难度高、危险大。由于多种原因,建设资金非常紧缺,工期严重滞后,而重庆市政府要求2003年11月中旬主桥合拢,12月底全线通车。业主、监理齐齐摇头,都认定该桥的工期就算昼夜连轴转也无法保证了。董明德急得吃不下、睡不着:不能按期通车,五公司信誉何在?光苦干不行,必须加上巧干。他组织施工技术人员,想办法、出主意,优化施工方案,把自行加工的挂篮进行重新改装,将6、7天才能完成的一组悬灌循环,压缩到5天完成一组悬灌。与此同时,在施工工序上狠抓落实,做到层层分解、层层负责,最终提前完成170米悬灌梁施工任务,保证了工期要求, 319国道通车典礼胜利举行,得到建设单位的嘉奖。
在浙赣铁路临浦双线特大桥建设中,面对开工晚、拆迁难、地质差、工期短等诸多困难。董明德勇挑重担,承担了全长9.8公里特大桥中的4.2公里的施工生产组织任务,同时还负责一座跨运河的60米跨悬灌梁施工任务。克服了台风、暴雨雪等恶劣自然环境,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将整个关键控制工程——悬灌梁施工任务完成。在基础钻孔桩施工中,克服了不良地质且无黄泥护壁的困难,采用膨润土施工,造就了优质泥浆,使桩基任务顺利进行并提前完成,为主体工程在10个月内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圆满完成软基承台施工188个,采用新技术、新工艺(WSM工法桩),保证了既有线施工行车安全,节约成本约200万元。率先在项目经理部三个工区中实现桥梁铺架任务,为五公司在上海铁路局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005年,浙赣铁路主体施工刚一结束,还来不及休息调整,董明德接到公司参战贵州镇胜公路12合同段施工调令,但同时他也收到了父亲病重的消息,一边是望穿双眼盼儿归的老父,一边是急需进场施工的项目,“小家”和“大家”哪能同时兼顾啊,董明德忍痛嘱托家人好好照顾父亲,立即奔赴贵州镇胜公路组织施工生产。
多年来,董明德在多个项目一直担任着主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他甘于寂寞,甘为人梯,干好份内的工作就是他执着的追求。
(作者:梅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