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璃净——杂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青果学院 > 雨过璃净——杂谈
大学回望
作者:admin 时间:2009-04-02 浏览数:0
作者/刘洋
幼时六岁开始读书,未曾真正离开过校园,一直到二十多岁大学毕业,方才走出象牙塔,踏入社会这个大熔炉、大课堂,开始人生真正的练。
幼时六岁开始读书,未曾真正离开过校园,一直到二十多岁大学毕业,方才走出象牙塔,踏入社会这个大熔炉、大课堂,开始人生真正的练。
到现在,工作时间已经近十个月,偶尔回看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流过的时间,不由感慨再三:在工作岗位上的付出和奔波,和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诲人时的孜孜不倦,竟然是如此不同。
我的四年大学,在那所有着一百一十多年悠久历史的学校,我收获了专业知识、树立了人生理想,设想和规划了自己的未来,而在现在的岗位上,我有了更丰厚的积淀:坚定社会责任、砥砺意志和勇气、处理各种随时涌来的困难,偶尔劳累,但倍觉充实。这一切,都让我对自己、对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回首大学,总有青春单薄、缺乏实践、盲目乐观的感觉。跳出大学的文化圈子,对曾经身处之地的认识也随之清晰起来。
客观的说,大学教育的硬件发展,可以说是今非昔比,比起我们的父辈,我们享受的教学资源已是无比地优越;但教育软件领域的问题,却再也不容忽视,在某些方面比过去更严重了。
首先,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常常觉得大学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素质也存有种种欠缺。比如独立自主能力较差,缺乏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知识面狭窄,以及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足。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大学生还比较缺乏应变能力和抗挫折力,等等。
其次,当我们反观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在这个问题和严峻形势的背后,确实暴露了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造成了所培养的大学生知识结构上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从学校步入社会,就意味着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是一次重新的构建,这同时也意味着将有不少人在这期间迷失。
当然,大学对就业的要求,也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开拓是极其迅速的,人的社会职业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会出现多变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它所要求的人才,必须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是说,为了适应职业变化的长远需要,大学教育也应当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要着重打好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具有开放性、广阔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想象力的思维能力。有了这些基本能力,就有了终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才真正能够适应迅速变化的人才市场的需要,并且在人才竞争中始终占据高位。相反,如果在大学里的学习,只一味追逐眼下的市场需求,把自己的视野、知识面、能力训练弄得十分狭窄,即使取得一时之效,由于“底气”不足,应变创新能力差,在持久的竞争中,就会落后,以至被淘汰。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一个人的学养、素质的竞争。
就像钱理群所言,今天的大学特别需要“沉静”、“清洁”和“定力”即所谓“静、清、定”这三种精神力量。当整个社会陷于喧闹,大学,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就应该沉静;当整个社会空气被腐败所污染,大学,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就应该清洁;当整个社会陷于浮躁,大学,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就应该有定力。
再次,身处大学对社会的认知,知之甚少。所有的了解都只局限于别人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