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COMPANY CULTURE
调查与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调查与研究
对企业改制中加强社保工作的初探
作者:admin 时间:2004-04-02 浏览数:0
某公司在改制过程中将主业改制为有限公司,将非生产经营部门进行分离,组建社会事业管理分中心,社管办属分中心成员之一。由于原公司是建国初期组建的基建型企业,一直以来企业主业每年生产经营的利润大多用于诸如离退休金、医药费用报销以及物业、学校、医院和公安等属社会事业的管理和贴补上,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目前正在通过改制主辅分离,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立,作为社管办的员工应以与时俱进的姿态,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配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企业改制中,努力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社保工作的新路子。
一、社保工作的现状
社管办,在积极配合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以党中央、国务院在“九五”期间提出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五大体系之一”,以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条件”等精神为指导,首先对原有部室进行了整合,将劳动保护办公室与医疗保险办公室合并为社管办,随后采取相关的妥善办法,将工作人员由30余人精减到10余人,通过部门整合和人员精减,避免了工作中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达到了精明高效的目的。其次,职能上也由过去主要负责离退休员工的工资发放、离退休员工死亡后的安葬抚恤、离退休员工医药发票的报销等逐步向社会保障五大体系迈进,即逐渐实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险合一”的运行机制。同时正积极推行基本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和基本医疗保险与属地统筹接轨;工伤、生育保险属地参保工作也在运筹之中。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实用制度不够健全。首先,从国家大环境来说,养老保险制度缺乏强制性。一方面《社会保障法》至今没有出台,许多事情无法可依,全靠各部门、各行业自行出台文件进行规范和操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如社管办从1995年起就在全公司员工中推行社会养老保险,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法律依据,加之下边基层单位高度分散、各单位的领导和相关部门都抱有临时观念,不积极落实应由个人和单位上缴的基金费用,造成个别单位社会养老保险金至今还存在少缴和欠缴的情况。另一方面现有社会保障(险)有关法规政策过于原则、宽乏,目前中央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权威性意见是1993年11月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但也仅仅对社会保障体系做出了框架式的描述,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尤其是对于企业内部的社保部门更难操作。其次,从企业内部来看,相关部门间缺少合力。一方面缺乏与地方相关部门的联系,铁路基建企业目前已与铁道部脱离了隶属关系,原单位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而从企业内分离的社保部门就容易出现地方、同级和上级主管部门几不管的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如干部、人事和社管中心其他部门缺乏必要的联系,也没有建立相互之间的制约机制,无法做到不缴养老保险费,不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部门就不予办理干部或人事调动命令等。再从宏观制度来看,政策也不够完善,由于国有企业原来固有的矛盾,在改制过程中必然要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政策,对在职员工没有施工任务时实行托管,也有挂编、停薪留职、待岗、失业,甚至买断身份自谋职业等不同的情形;对临近退休的员工实行提前“内部退养”,而养老保险制度和工作方式还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参保方法和基金收缴措施,这就必然会出现缴费比例、缴费基数、退休死亡待遇等方面政策各地各单位不统一,待遇多少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无疑会使部分员工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安定团结。
2、工作手段较为落后。由于社保工作全靠各级政府文件或单位内部文件进行规范和操作,因而工作手段上缺乏应用的强制性;在办公自动化上缺少硬件和软件设施,目前社管办仅有四台几年前购置的电脑,其数量较少,有的已到‘退休年龄’,工作中常出现人待机的情况;在电脑技术利用上既没有形成与有关方面的支撑网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也没有开发更多的应用软件,达到统一使用社会保险信息的基本条件。
3、实施对象高度分散。目前社管办的工作对象除在职员工有4千余人,还有离退休员工5千余人,总的服务对象超过一万人。同时在职员工因工作需要高度流动分散,基本形成了幅射全国的态势。近年来企业还在积极拓展国外建筑市场,通过自找、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在国外承建工程和向国外输出劳务。而离退休员工也分散居住在数个省的不同地县乡镇。加之现在国内的工程项目都实行分断招标制,有的工程项目数量只有几百万或上千万,项目部从成立到撤销有的不到半年,基层单位这种短频快的现状,常常使社管办建立单位台帐都来不及。这些实际情况,无疑给社保部门的工作带来难以想象的问题和困难。
4、人员结构有待加强。其定员定为14人。现有员工中女同志居多,具中专以上学历的有5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3人。人员结构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无论是数量还是难度,都存在一定的反差。
三、今后工作展望
1、完善社保制度。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任务,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创新。”社保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同时,国家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使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真正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强化内部管理。作为企业内的社保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应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一是要抓好人事制度改革,要全力推动领导干部聘用制,财务人员委派制,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从而建立起严格、公正、择优,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二是要抓好内部机构改革,要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界定部门职责,设置工作机构,逐步建立、完善运转高效的职能机构和工作机构;三是要抓好配套制度改革,为实现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必须从社会保险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与完善,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企业需要的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
3、创新管理手段。社保机构体制创新要与强化管理相结合。要尽快制订并颁布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法规,使我国的社会性保险政策、体制、措施和办法系统化、规范化,才能解决目前社保工作中存在的“政策硬、措施软;要求高、手段低;软征缴、硬支付”多重矛盾。同时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着重在建立四个体系上下功夫,一是建立监督制约体系。组建以财务、稽核审计、待遇核定、账户管理等综合部门为中心的监管制约体系;二是建立强化员工队伍建设的保证体系。强调以人为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快人材培养的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和业务素质,切实搞好社保机构的队伍建设;三是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现代化管理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建设,我们不但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配备较先进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而且应该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能够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五险合一”的计算机业务应用软件,并利用宽带加强与各基层单位的联络,既有利于社保部门机构的精简高效,也有利于计算机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过去的高度流动分散的单位流而不散,短而不漏。四是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主动与地方政府部门协调,全力推动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4、落实当前任务。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最近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其它八部委,以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印发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通知从改制分流总体思路,到改制分流的形式劳动关系的处理、申报程序等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和要求。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像我们铁路基建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处于矛盾交织、举步为艰的情况下,国家八部委及时出台的《实施办法》,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领导和高瞻远瞩的体现,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实施办法》,做好辅业富余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工作,把原属社会管理的部分,逐步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各行其主,顺利完成辅业改制的大业,建立一个统一、规范、完善和真正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只有搞好辅业改制,建立健全独立、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分离出来的社保员工才有“家”的感觉,才能更好地调动工作积极性,为社会、为广大员工服好务。同时,还要狠抓落实“两个确保”和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这既是目前社保工作根本任务,也是“民心工程”,唯有落实好、执行好,社会才能稳定,各项事业才能更加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