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敢挑重担的技术能手
作者:admin 时间:2006-03-07 浏览数:0
——记公司模范员工、西攀项目经理部总工王俊
对王俊,我可谓是知根知底,所以让我写他的先进事迹,那是信手拈来。我和他一起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一起分配到西康铁路,后又一起到西攀高速公路。
说起王俊,我真的很佩服他。我们所学专业不一样,在学校里彼此之间并不认识。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听人津津乐道的谈起他的一些事迹。由于他在学校里学的是地下及隧道工程专业,参加工作就被领导安排到西康线白沙滩、骆驼沟隧道搞现场技术管理,他没有因为自己是新人就推卸责任,而是主动挑起重担,成天泡在隧道里,与现场施工负责人一起研究施工方案。他和同事们研究推行的光面爆破,解决了隧道超欠挖问题,为单位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正是由于他专业的特长和勤学肯钻的工作作风,很快就将自己所学理论与现场施工相结合,迅速成长为一名技术能手,成为西康线上一名“新”人。
他常对我说:“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才能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对此,我深谙他品格之高尚,常以他为我人生的楷模。
说王俊志当存高远不为过。对于取得的成绩,他并不满足。1998年8月,他被奉命调到湘黔铁路负责指挥部技术室施工技术管理、变更设计、质检工程师等多项技术工作,参与湘黔复线水冲大桥、舞水河大桥等工程的施工技术工作。在这里,他潜心钻研桥梁建设知识,弥补自己在桥梁施工方面的技术不足,整体技术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逐步成长为公司一名全能性的技术管理人才。
正是由于他技术上的突出表现和施工经验的有效积累,2001年初,公司为培养锻炼新人,把他调到渝怀铁路,让他挑起第十一工程队技术主管、队长的担子。他负责管理的工程不论安全质量、还是工期效益,都在公司渝怀线上名列榜首,在管理才能上他初露锋芒。
好钢自然要用在刀刃上。2003年8月,公司中标西攀高速公路C16合同段工程任务,造价2个多亿,这是公司当时的第一大项目。它的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发展,上西攀的人员自然汇聚了全公司的精英,暂露头角的王俊名列其中。一纸调令、一个副总工程师的头衔,让他感觉到肩上的责任。一到工地,他没顾得上似火的烈日,就和项目领导一起到工地上实地考察,讨论研究施工方案,在短短的几天内就编制出了实施性施组。后来,我开玩笑对他说:“老伙计,看不出来哟!工作积极性蛮高嘛?”他却一本正经的回答我:“兄弟,没有办法呀!时间就是效益,我们不能辜负公司领导对我们的信任。”
真金不怕火炼。我相信王俊就是一块真金,把他放在攀钢这个大熔炉里定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在项目领导分工时,他主动挑起了图纸审核、编制施工组织、变更设计等核心工作。在他内心里,他知道这几项工作都至关重要,决不能马虎大意,尤其是变更设计,对于西攀高速公路这个国际标而言,那就得遵守游戏规则。为了收集原始资料,他整天都泡在工地上,经常忘记吃饭的时间。2004年6月份,金沙江大桥建设进入攻坚阶段,一道技术难题又横亘在他们面前,那就是如何控制大体积砼的温度,温度控制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面对困难,王俊没有丝毫的犹豫,而是迎难而上。他夜以继日的查找资料,反复试验、论证。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详尽的、具有操作性的大体积砼温度控制方案呈到领导的面前。后来,他的这一方案收编为局科技论文。
2005年10月,他被公司任命为项目总工程师。面对荣耀和成绩、地位的光环,他没有骄傲,而是带着自己的人生梦想继续努力前进。他知道,在事业的坦途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主动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人才能走到一个新的境地。在攀枝花的夜晚,他常常一个人站在金沙江边,望着滚滚而去的金沙江水,看着凝聚有自己心血的一根根桥墩,我知道王俊不会满足,因为在他看来事业才刚刚起步。
(作者:梁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