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与陈刚毅在角笼坝大桥建设的日日夜夜
作者:admin 时间:2006-05-10 浏览数:0
4月底以来,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集中报道了当代共产党员的楷模、时代英雄陈刚毅在214国道西藏角笼坝大桥建设中的感人事迹,特别是他在身患癌症7次化疗过程中,4赴西藏坚持与中铁二局五公司职工一道完成了角笼坝大桥施工任务,向西藏人民奉献了一座优质连心桥、致富桥的事迹更是催人泪下,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和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五公司角笼坝大桥的参建职工,与他在角笼坝大桥建设的700多个日日夜夜又浮现在眼前。
严格管理,铸就西藏第一桥
说起陈刚毅的“严”,五公司的职工的记忆犹新,他对工程质量管理严,对安全生产要求严,不仅建设了一座优质安全的大桥,而这近似苛刻的“严”,也感染着五公司职工。
“隔栓拱架要焊接牢固,锚杆深度一定要足够,严防安全事故发生,要把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陈刚毅在检查锚洞施工如是说。
角笼坝大桥的4个锚洞施工是大桥施工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承载着大桥自身和所负载的全部重量。由于山体岩层破碎,加之经常受地震的影响,施工中先后发生了大小坍方数十次,其中较大的坍方就有四次,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危及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因此,隧道锚洞施工在采取“短进尺,强支护和弱爆破”工艺的同时,加强了隔栓拱架和隧道锚杆的密度,使破碎的岩层固结成为一个整体,增强受力强度。一天,他发现隔栓拱架焊接存在问题和个别锚杆暴露超标,尽管不影响整体工程质量,但他仍坚持要求返工,并对现场施工生产负责人说:“要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对这些细小的问题也不能放松,你们的高标准就是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负责,对大桥的安全负责。”在陈刚毅高标准的要求下,五公司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坚持严格管理,重点监控,傍站督促,确保了锚洞和大桥施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保证了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陈刚毅的“严”在角笼坝大桥工地是出了名的,一些民工私下给他取了一个绰号“黑脸包公”。训起人来没有解释的机会,训完后一回味感觉训得有道理。
2003年9月开工之初,人员设备正在途中陆续进场,物资采购供应链尚未形成,角笼坝大桥的施工生产进度一度滞后,陈刚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生产例会上毫不客气的指出:“你们五公司是有雄厚实力的,有过修建丰都长江大桥等大跨度悬索大桥的施工经验和业绩,这是也选择你们承建这座大桥的原因。现在进度落后于施工组织安排,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拿出你们铁军的开路先锋精神,认真组织设备、料具赶快进场,再大的困难也必须克服,搞工程没有什么客观原因可讲,只有服从工期需要,按期、优质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才对得起西藏人民”。
角笼坝大桥开工后,五公司项目经理部对全桥的结构图纸进行了认真审核和复核。针对当地片石难以开采,而且施工又要影响国道214线的通车,施工和道路交通有相互干扰较大的因素,便提出将高挡墙浆砌变更为修建引桥通过的建议方案。陈刚毅对该方案进行了认真审阅,认为这个方案不可行。因为修建引桥要增加开挖弃土,增加工程造价,且保通难度也增加了,同时修建后会对整个大桥的线性造成影响,于是他说:“引道改桥的方案要取消,因为这既要增加造价,又增添了保通的难度,对整个大桥的线性也非常不利,我必须对国家的投资高度负责,请你们理解。”在他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感召下,项目经理部对必须进行的设计变更,更是认真对待,慎之又慎,并以多角度和从经济、环保、质量、安全等综合考虑,决定是否提交变更设计方案,极大地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对国家投资高度负责的精神。正是在陈刚毅这种严格管理和认真负责的精神鼓舞下,才按期、优质地建成了这称为跨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质量最好、线形最美的西藏第一桥。
在大桥施工的日子里,对角笼坝大桥项目经理部不论是工期、质量还是安全,陈刚毅都是严字当头,即使是对取得的成绩进行表扬,经理部的管理人员也感到有一定的压力。当索塔封顶、锚洞完工等施工阶段性的胜利时,陈刚毅只是说“施工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只能说我们前阶段的施工方案、现场管理的思路和做法是正确的,后面还有很多重要的任务等待去完成和攻克,不能掉以轻心。现在还不能表扬你们,到最后安全、优质、按期圆满完成了大桥施工时,我不仅要表扬你们,而且还要向交通厅给你们请奖、请功。”在大桥通车庆典仪式上,陈刚毅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五公司作出了高度的表扬和称赞,至今五公司的建桥者们还铭记在心。
陈刚毅在管理上的严格要求,也使五公司的建桥职工体会到了他对祖国、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情系藏区,共建藏汉兄弟情
有着严厉外表的陈刚毅,却是一个内心感情世界丰富的人,特别是对待藏族同胞,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是藏族同胞的事,他都放在心里,关心他们,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办一些好事和实事。他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经历过贫困,我理解他们,知道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
角笼坝大桥项目施工由于是在原214国道上进行拓展和新建,因此施工中无法确保道路全天候通行,经批准,设立了每天二次为必须保通时间,但由于施工和坍方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正常保通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次,陈刚毅因患重感冒在卫生所输液,听说因施工交通不能正常保通,他就举着输液瓶驱车十几公里赶到工地,当看见运往拉萨市的鲜活生猪、家禽,将被卡在这里无法通行时,他心里十分难受,打着吊针在工地上奔波,多方协调,指挥通行。在场的职工和藏族同胞都被他的行为深深地感动的流下了热泪,硬是把他架着拖到办公室休息。他说:“保通要正点,要给藏族同胞更多的方便,让外面的物资源源不断进入藏区,维护好、促进好藏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正常开展,这是我们建桥修路的目的。”此后,他规定在保通的时间内必须正点保通。为保证特勤人员和养护段抢险,对抢险车辆进行特别登记放行,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县、乡公务人员,以及云南、西藏两省区重大活动不受大桥施工的影响。这样尽管给现场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却极大地方便了藏区人民的工作和生活。
陈刚毅常说:“要使用当地的人力资源,解决藏族同胞的就业,为改变当地的经济落后状况做出一份贡献,这是藏族同胞的希望,也是我们的责任。”
开工之初,陈刚毅就找到五公司角笼坝项目经理进行协调,“现场施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当地藏族同胞人力资源较丰富,虽然他们没有多少施工技术,一般的工作还是可以干的,要尽量安排他们干活,为他们增加收入,改善他们经济落后的面貌。”陈刚毅时刻把藏族同胞的冷暖放在心上,既解决了现场的劳动力问题,又给藏族同胞尽力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为藏族同胞提高施工技能创造了条件。
正是他这种情系藏区的高尚情怀和浓浓的民族情意,增进了藏汉人民的兄弟友谊,使大桥在藏族同胞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建成,他的事迹也被当地藏汉群众传为佳话。
科技创新,探索建桥新技术
陈刚毅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使五公司角笼坝项目经理部的工程技术人员感受很深,在他身上看到了技术工作者的崇高理想和责任。
陈刚毅说:“预应力锚索一定要先做科学实验,这是全桥的重中之重,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由于角笼坝大桥处于地质结构发育节理地段,岩层破碎,这在施工锚洞期间已经证明该山未探明的隐患尚存,为确保大桥质量,陈刚毅决定对使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单拔和群拔试验。通过委托相应的科研单位进行数次科学试验,满足设计使用参数后,才进行下部施工。他这种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极大地振奋了施工、设计和监理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也为大桥的各项科研攻关胜利完成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为做好角笼坝大桥锚碇在承受拉力时,锚塞和岩锚的受力分配,预应力岩锚及群锚承载机理的可靠性分析,确定岩锚锚固长度和岩锚承载力。2004年3月,刚做完直肠癌手术才一个月的陈刚毅,在病床上实施起了“遥控操作”,他一边治疗,一边保持与西藏工地的热线联系,要求项目办的同事定时向他汇报工作,了解试验的进展情况,经过4个月的艰苦攻关,直到7月底,由项目办、五公司、四川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项目监理部等五单位组成的联合科技攻关小组在单根岩锚钢索的拉拔实验、群锚的拉拔实验、锚碇在承受拉力时锚塞和岩锚的受力分配实验取得了试验数据。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最终确定了整个角笼坝大桥隧道锚系统安全系数,为全桥正常施工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得出了可靠的隧道锚系统参考数据。
2004年11月底,角笼坝大桥主缆架设任务摆上首要位置。角笼坝大桥设计为74根主缆(上、下游各37根),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主缆架设工作预定工期为30天,但是根据角笼坝所处的地理位置,进入12月份后,早晚温差将逐渐增大、风大,安全威胁也随之增大,有效工作时间将大大缩短。项目办公室的工程技术人员将情况通过电话给陈刚毅做了汇报,要么就是加快主缆架设速度,赶在适合主缆架设温度前将主缆架设完毕,但是安全威胁不好消除、如果架设到50%而气温骤降,也将带来严重的遗留问题;要么就要等到来年开春温度升高后架设,但是来年架设将延迟工期达2~3个月。面对这样两难的选择,陈刚毅果断的做出决定,一定要在2004年将主缆架设完毕,并要求施工、监理、项目办公室严密监测环境温度,增加安全观测员,严格按照批复的主缆架设方案施工,确保主缆架设的安全和精度控制。在主缆架设过程中,五公司参建员工起早贪黑,克服了早晚温度低、风速快、安全威胁大等诸多不利因素,严密组织,齐心协力,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架设方案,优化技术、施工、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仅用22天的时间,安全、精确、快速架设完毕全部74根主缆,取得了角笼坝大桥上部安装工程施工的首战告捷,为整个项目工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005年7月,角笼坝大桥就要通车了,在这时候,有人开玩笑说,是不是可以先通车,再做全桥动静载检测,要不然通车典礼筹备会不充分。谁知道这句话被陈刚毅听到了,他当即发起火来,“简直是胡扯,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肯定不懂工程技术,虽然我们平时对桥的建设严格监控,保证了没一道工序的优良,但是在高原、缺氧、岩层破碎的地质条件下修建悬索桥是不是能达到设计要求,能否满足荷载,都必须经过科学的检测,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放心,通车典礼只是整个角笼坝悬索桥建设的一个插曲,桥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7月15日,由西南交通大学担纲的角笼坝大桥整桥检测有条不紊的准备着,20辆载重卡车和各种检测设备、仪器分别在桥的两端、桥中央一字摆开……。面对着这样的场景,凡是亲身参加过角笼坝建设的人员都心潮澎拜起来,一方面,是看着自己的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劳动成果终于摆在眼前,而另一个方面,也担心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意外,检测出桥的瑕疵。而陈刚毅却显得尤为突出,虽然他也知道,其实检测与否都会是一个结果,那就是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这种心情是他担任项目法人以来感觉最为强烈的一次,就如自己精心呵护的子女去开创事业的离别,既欣慰,又难舍难分……。7月28日,经西南交通大学的检测,国道214线角笼坝大桥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某些指标甚至超出设计要求。
8月3日,角笼坝大桥通车仪式就要举行了,当日的角笼坝简直就是欢乐的海洋,各族群众身穿节日服装,在现场载歌载舞,唱出了感激之情,跳出了,西藏交通厅、西藏昌都地区、昌都地区芒康县、云南迪庆州交通局、湖北交通厅、四川省公路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多家关心、支持角笼坝大桥建设的单位领导从千里之外赶到角笼坝,表达了对这座延续藏、汉友谊的致富桥的衷心祝贺。
(作者 黄凌格林)